彩88-入口

彩88-入口 > 先进事迹

【农科卫士保“三秋”】在“田间课堂”中践行初心使命 ——中国农科院专家组服务山东省“三秋”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17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入秋以来,黄淮海地区出现多次降雨,严重影响秋收和秋冬种工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帮助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按照部院党组统一部署,作科所牵头植保所、环发所、加工所、烟草所、农机化所等5所14名专家赴山东省开展“三秋”技术指导工作。专家们主动作为、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抢收抢种调研和现场指导工作。

深入一线 会商研判

  专家组历时9天走进13个县区50个乡镇92个村庄的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指导,举办培训8期,接受咨询100余次,解决田间技术问题。专家组向农户点对点推送由中国农科院编写的《农业农村部“三秋”抢收抢种技术指导服务手册》200余次,会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和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人员,根据“低洼有积水地、土壤水分饱和地”的调查分析情况,通过线上会商中国农科院抢收抢种技术指导组,制定了玉米秸秆处理技术、抢收抢种技术指导等5份“三秋”生产技术方案、明白纸,为种粮大户、合作社、普通农户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

田间课堂 技术落埂

  专家组还积极发挥“田间课堂”作用,在聊城、菏泽等地开展现场田间诊断和技术讲解,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专家组会同当地农技中心人员、农广校老师,为种植大户、合作社、受灾农户举办了4期秋种生产田间课堂。通过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农民很快掌握了解决低洼地积水等技术。一位种植户感慨地说,“感谢中国农科院专家来田间指导,听了专家们讲解,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种地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了。”

  在秋收方面,专家组现场讲解了由中国农科院抢收技术指导组提供的《山东省玉米抢收技术要点》,强调尽快排水、及时抢收、人工收获、及时晾晒和烘干。菏泽、聊城今年收获的玉米普遍含水量较高,专家组建议充分发挥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抢时烘干,利用空旷场地让农民及时晒粮,指导农民搭建“玉米囤”等设施通风储存,防止玉米霉变,确保粮食质量。

  在秋种方面,专家组面对面指导种植人员实施晚播小麦“四补一促”关键技术,因时因地因墒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机具改装调度、疏通沟渠、抢排积水、秸秆还田、整地散墒等关键技术措施。专家组初步判断今年土壤底墒足,可以实现种足种满,预计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只要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落实到位,来年产量不会有大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给农民讲清楚,更要让农民记得住、做得到。”专家组李从锋副研究员介绍说,“我们把严谨的科学知识通俗化、简单化,制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明白纸’,线上线下推送给广大种植户,帮助大家开展抢收抢种工作。”

  截至10月底,山东省聊城、菏泽两地秋收已基本结束,小麦播种率分别达到93.1%、86.7%。当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有了专家的一线科学指导,加之连日来的晴好天气,秋收秋种进度大大加快,秋冬种面积基本稳定,“三秋”生产正稳步有序向前推进,大家有信心打好明年夏粮丰收仗。

  专家组组长肖永贵介绍说,“在晚播小麦方面我们有多年的科研积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农民在晚播小麦中遇到的各项技术难题,在种子、种植技术、耕地、肥料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