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入口

彩88-入口 > 先进事迹

【农科卫士保“三秋”】田间地头共奋战 专家服务保丰收 ——中国农科院专家组服务山西抢收抢种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17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10月上旬,山西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农田积水、水利设施损毁,导致农作物严重受损。“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玉米抢收、冬小麦抢种任务迫在眉睫。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作科所、蔬菜花卉所、营养所和油料所积极响应部院党组号召,第一时间联合组建了由环发所副所长高清竹牵头,孙东宝、苏世鸣、刘赟青、李昊儒、侯鹏、柴阿丽、肖晓璐、徐海泉等9名科研骨干组成的专家组,奔赴山西省受灾严重的寿阳、长子、石楼、稷山与襄汾五县开展“三秋”抢收抢种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抵达一线调查灾情 “三步”指导救灾减损

  专家组首先抵达寿阳,以环发所寿阳站为依托,先后深入五县现场调研,摸清灾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基于各县农业生产结构状况及灾情差异,随即与当地农业农村局、相关专家和农户紧急商讨形成了5份针对性强的灾情汇总及建议对策,制定了针对不同区县受灾情况的差别性救灾减灾工作方案,并对抢收抢种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技术服务与支持。组长高清竹说:“我们第一步先深入了解灾情,第二步针对不同灾情分类分区开展技术指导,第三步持续跟踪救援技术的落实工作。”

  “这些方案因地制宜,因类施策,一县一方案,从我们灾区老百姓当前最急需、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出主意、送技术,有中国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我们有信心渡过难关。”当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由衷感慨地说。

深入田间地头 现场精准帮扶

  专家们直接深入受灾农田,针对农民提出的玉米抢收、冬小麦应急播种、蔬菜发病、土壤散墒与杀毒等实际问题,提出科学指导意见,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明白纸,帮助农民快速应对,减少经济损失。

  在田间,专家组紧锣密鼓地开展技术指导,针对农民最关心的作物绝收问题,专家组成员侯鹏说:“如果作物绝收,明年就改种春玉米,比夏玉米生育期延长一个多月,产量相对提高30%到50%。”针对灾后可能出现的土壤病虫害,专家组成员苏世鸣建议:“需要充分关注严重泡水农田特别是高温高湿设施蔬菜地,优先将腐烂尾菜或秸秆移出土壤,加强土壤消毒,施足底肥适当配施速效肥,下茬作物种子药剂拌种”。专家组成员孙东宝就玉米地泡水问题给出了变害为利的建议:“通过两种措施把降水充分利用起来,一是秸秆秋还田,二是土壤深翻,把水分保持在土壤中,今年的水明年用,保证明年丰收。”专家组成员肖晓璐、徐海泉还就农机具统筹、道路修缮、农业保险及未来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寿阳县温家庄乡富家沟村支部书记朱全明指着眼前的大棚忧心忡忡地说:“总共30多个棚,30亩地,最起码十几亩地内涝严重,一点收成也收不下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请专家们给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吧。”专家组成员柴阿丽耐心指导说:“首先要排除积水,减少沤根或土壤酸化板结;及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可以抢种一茬油麦菜、小白菜、生菜等速生类蔬菜,弥补损失,力争在霜冻前完成受灾严重大棚的修复或重建,以便种植冬春茬蔬菜。”

持续跟踪对接 服务走深走实

  专家组数次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讨论方案、与农户对接需求,制定了玉米抢收、冬小麦应急播种的技术指南以及土壤墒情、耕作制度等一系列技术方法,积极组织开展作物生产、秸秆和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土壤培肥与改良以及蔬菜病害防控等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助力灾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序恢复。以环发所寿阳站为常驻专家基地,构建“两位专家对接一个县持续跟踪服务”的线上线下长效帮扶机制。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抢种抢收保卫战”中,各研究所牢记“国家队”使命、胸怀“国之大者”主责主业,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9位专家克服困难、踊跃参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过程中,发挥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支撑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真用心、真指导、真服务,经受住了考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农科人的初心使命,弘扬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专家组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兄弟的充分肯定和普遍欢迎。

  目前,在技术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上,专家们表示,“明年夏收之前,我们将持续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生产实际当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展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与山西五县农民共度时艰,做到灾情不缓,帮扶不止,不达标,不收兵,高标准完成这项光荣任务,努力打好‘三秋’生产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