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入口

彩88-入口 > 先进事迹

【农科卫士保“三秋”】大水无情 农科有爱 ——中国农科院专家组服务陕西“三秋”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12-03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蔬菜花卉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10月以来,陕西渭南地区遭遇了一场近30年未见的洪水,部分农田积水严重。根据部院党组部署,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牵头作科所、信息所、生物所、油料所、环发所、营养所等6个研究所的9名专家,奔赴陕西渭南开展“三秋”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当地“三秋”生产有序推进,最大限度降低强降雨造成的损失。

快速响应  闻令即动

  灾情就是命令,蔬菜花卉研究所迅速行动,全面部署,第一时间成立渭南“三秋”专门领导小组,并牵头组成两个专家组,负责渭南不同地区“三秋”工作。蔬菜花卉所还组成协调小组,负责全程后勤保障。

  接到任务后,专家组立即着手行前准备,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积极主动和陕西联系,了解当地受灾情况,同时从网上调取渭南地区气象、农作物种植及防汛抗灾等资料,积极商讨“三秋”抢收抢种初步预案。

扑身一线  攻坚克难

  10月13日,9名专家风雨兼程奔赴陕西,当晚即与农业农村部陕西督导组、陕西农业农村厅相关同志及渭南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等展开交流,了解渭南水灾具体情况。14日专家组马不停蹄,兵分两路前往各自负责县市进行调研,指导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专家组历时6天走遍渭南市6个县区20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现场指导,举办室内室外培训3期,接受咨询30余次,切实解决“晚播小麦技术、陕西地区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不同小麦种子用量无人机试验、玉米秸秆回收”等 5项重点技术问题。专家组现场田间诊断和技术培训,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根据农作物受灾情况,专家组还会同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制订了以雨涝灾害农业生产技术、抢收抢播技术、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册,为当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为扩大传播效果,专家组拍摄了农业防灾减灾微视频3条,播放3000次以上,发放技术明白纸,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把排水、排涝、抢收、抢种等各项抗灾自救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加快恢复生产进程。

  “这下好了,田里的水也排出去了,可以正常生产了。”种植户们感激地说,“感谢专家们的辛苦付出,让大家对种植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让我们有信心、有干劲,力争将今年损失降至最低。”

京陕连心   共渡难关

  灾情好转后,专家们陆续回京,但他们继续为灾区出谋划策,服务灾区人民的热情有增无减。第一专家组组长茆振川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渭南市农技推广站积极保持联系,关注三秋抢收抢种的进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存在的问题、困难及需求,及时向上级反映。根据反馈的灾情资料及时提交了“大荔县农业受灾暨秋收秋播工作情况汇报”“华州区设施果菜灾情情况说明”“三秋抢收抢种进展统计”等资料。

  第二专家组组长谢文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回京后提出新的规划性建议:“如果有较为完整的排水沟渠,或是相互连通,洪水退去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涝害就会显著减轻。但是当地往年偏于干旱,工作更多关注了防旱和灌溉,而对于防涝工作重视不足,如果有骨干排水渠道,稍加修复就可以顺利抵御大部分涝害,特别是内涝地区。因此建议地方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下一步,与当地负责同志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视频会议、电话、远程培训等方式继续指导渭南加快秋收秋播进度,适时抢收抢种,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灾后恢复生产。在地方有需求的情况下还要到一线组织调研和技术指导,尽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听取两组专家汇报后,“三秋”专门领导小组组长、蔬菜花卉所所长张友军道出了广大农科人的心声。